【训练】如何有效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运动员训练的最终成果体现在其参赛的成绩之中。教练员应依据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科学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使其竞技状态的高峰出现于重要的比赛中,以获得理想的参赛成绩。
1 准确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够有效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认真总结运动员训练、参赛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借助于训练团队的通力协作,运用多学科的测试仪器和手段,可以清晰地认识、进而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为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实施有效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及时准确地进行运动员竞技状态诊断
无论是对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还是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有效调控,都是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科学诊断为基础的。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应列入训练计划,系列地组织实施。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如训练阶段的起点与重点、重大赛事的前后,或运动员机体健康出现问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该及时组织进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系统诊断。这是实现对运动员竞技状态有效调控的重要前提。
展开全文
3 注意峰前状态的评定与把握
研究运动员竞技状态高峰前1~2周的竞技状态,对于准确把握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的进程,实现竞技状态高峰与预定大赛日期准确地契合,有着重要的意义。顾季青(2007)将竞技状态高峰前1~2周的竞技状态称为“峰前状态”,对之进行的专门研究表明,认识运动员峰前状态的竞技特征,并成功地引导运动员在赛前相应时段稳定地进入并保持在适宜的峰前状态之中,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主要比赛中表现出高峰状态的概率。
南通体育科研信息每天为体育人和普通市民提供科学训练、科学健身等科普知识或本地体育科研、赛事活动信息。欢迎留言互动和转发朋友圈。同意平台转载,但请明确说明出处。--卞保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