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舞动
俯式冰橇又称为钢架雪车(skeleton),是一项以雪橇为比赛工具的冬运动项目,它的最高速度可达至每小时130公里,在冬季奥运中设立男子和女子的个人赛事,直至现时,俯式冰橇于冬季奥运中曾四次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
小科普
俯式冰橇项目曾于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奥运会上进行过比赛,分为男、女各一项比赛。直到20年之后,圣莫里茨再度举办冬奥会,又把钢架雪车列入比赛。可是钢架雪车项目因危险性较高,因此1948年冬奥会之后,又被取消,从此中断了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历史。直到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才又再度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活动起源
俯式冰橇在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有可能是第一项滑溜项目。第一次的俯式冰橇比赛在1884年举行,参赛者是在结冰的道路上举行比赛,从圣莫里茨滑到Celerina,获胜者得到一瓶香槟当做奖赏。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今天这种俯卧式的雪橇姿势,1892年正式定名为Skeleton,因为这种雪橇的造形类似人体的骨架,也称骨架雪车。
项目设置
俯式冰橇所用的冰橇底部要以铅块加重的撬架和两根固定的「滑铁」而成,滑铁,撬架以铁制。运动员要在出发的信号亮起之后,以30秒内完成出发的动作。
男子个人赛
在男子个人俯式冰橇小项中,运动员需要比赛一天。当中,冰橇的总重量不得多于115公斤,长度由80至120厘米长、高度由8至20厘米。在赛事之中,运动员需要卧于冰橇之上,头向前方,脚于后方,并于起点中以冰橇滑行1214米到达终点两次,最后把总成绩合计,以最少时间到达的运动员为胜利者。时间的计算准确至百分之一秒,若出现相同成绩,名次可以并列。在第一次的出发次序,是以抽签决定,及后的第二次出发次序要按照第一次的成绩,首次比赛中,排名最先的20名运动员可晋级至第次的比赛中。在第二次的比赛中,成绩最差的运动员会先出发,成绩最好的运动员最后出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不可离开冰橇上。
女子个人赛
女子个人赛与男子个人赛并没有重大的分别,在冰橇上,总重量不得多于92公斤。在赛事中,与男子小项一样,运动员都需要比赛一天,于起点中以冰橇滑行1214米到达终点两次,与男子个人赛相同,也是最后把总成绩合计,以最少时间到达的运动员为胜利者。时间的计算准确至百分之一秒,如有成绩相同的情况,名次可以并列。在第一次的滑行中的出场次序是以抽签而定,成绩最好的12位运动员可以晋身第二次的比赛,在第二次的滑行中是以首次比赛的成绩作标准,成绩最出色的运动员最后出场,而最差的则第一位出场,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要在冰橇之上。
比赛规则
俯式冰橇所用的比赛滑道,与雪橇相同,不同的是雪橇和滑行姿势。雪橇选手是仰躺在雪橇上,脚在前头在后。俯式冰橇则是相反,选手俯卧在雪橇上,头朝前脚在后。
比赛在同一天之内进行两趟,以两趟成绩合计排列名次。
成绩的计算到百分之一秒,如果选手成绩相同,名次可以并列。第一趟出发顺序,是以抽签决定;第一趟的成绩顺序,则是第二趟出发的依据,第一趟成绩最好的前20名男选手和前12名女选手,晋级第二趟比赛。第二趟比赛出发是以第一趟成绩排名,排名最前的最后出发。
出发时选手排列在起点等候,依照出发顺序出发,出发的灯号亮起之后,选手须在30秒之内完成出发动作。出发时选手须将雪橇推向前,将雪橇加速之后,迅速登上雪橇完成比赛,出发动作必须全部自行完成,不得藉助他人之力。
俯式冰橇规定只能以俯卧式进行,选手的肚子贴在雪橇上的姿势才被允许。中途掉落雪橇可以允许,但在通过终点时,选手必须在雪橇上才算完成比赛。
项目轶事
美国是俯式冰橇中的强者,在前后的3届冬季奥运中,美国就在4面的金牌中夺得3面。只馀下的一面是由一位意大利运动员于瑞士冬季奥运中赢得。 1928年,当时19岁的美国运动员John Heaton在俯式冰橇男子个人项目中取得一面银牌,及后在1948年冬季奥运中成功蝉联银牌,当时他已经是39岁的高龄运动员。
排版|廉金亮
图文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cupessu
助力冬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