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之城的薪资密码
2017年的波特兰开拓者队正处在后阿尔德里奇时代的重建期,球队薪资结构呈现典型的"巨星+拼图"模式。当家球星达米安·利拉德当赛季以2615万美元的顶薪独占工资帽的24%,这个数字放在如今动辄5000万年薪的时代或许显得平常,但在当年已是联盟前十的高薪。
"我们相信达米安就是那个能带领球队重返西决的领袖"——时任总经理尼尔·奥尔希在签约时如是说
二当家的溢价合同
CJ·麦科勒姆2375万美元的年薪引发不少争议,这位场均23分的得分手虽然表现出色,但防守端的短板让球迷质疑其性价比。更值得玩味的是埃文·特纳的1750万合同,这位锋线球员场均仅贡献9分,却拿着比许多球队首发还高的薪水。
- 中产陷阱:梅耶斯·伦纳德(981万)和莫里斯·哈克利斯(890万)合计占据近1800万空间
- 超值合同:努尔基奇仅拿290万却贡献15+10的两双数据
- 新秀红利:扎克·科林斯的新秀合同(235万)是少数亮点
薪资结构埋下隐患
当年1.19亿的总薪资(联盟第6)却只换来49胜的战绩,多个中产合同锁死了操作空间。特别讽刺的是,拿着底薪的帕特·康诺顿(84万)在季后赛的贡献远超某些千万先生。这种头重脚轻的薪资分配,为后来连续多年止步首轮埋下了伏笔。
球员 | 薪资(万美元) | PER值 |
---|---|---|
利拉德 | 2615 | 22.3 |
麦科勒姆 | 2375 | 18.1 |
特纳 | 1750 | 10.7 |
回看这段历史,管理层在保留双枪核心的同时,过多投资在功能单一的角色球员身上。如果当时能腾出空间签下优质3D球员,或许开拓者的命运会有所不同。这也给当今球队建设提供了反面教材——薪资分配的艺术,有时候比巨星堆砌更重要。